第八章 耶稣的本性 Study 8 – The nature of Jesus

 

 

 

第八章

耶稣的本性

Study 8 The nature of Jesus

 


81 耶稣的本性:绪论

The nature of Jesus Introduction

 

很多基督徒认为主耶稣基督没有通过他完美人格的发展而战胜恶,得到应有的尊敬和赞扬,这是一个最大的悲剧。被广泛接受的“三位一体”学说把耶稣看作神自己。由于神不可能被诱惑并且没有行恶的可能性,这就是说基督没有真得不得不与邪恶作战。他在人间的生命因此就是假的,生活于人类的经验之外,没有人类真正精神上和肉体上进退两难的感觉,我们看到他并不是这样的。

在另外一个极端,像摩门教徒和耶和华的见证者等一些宗教团体,就不能够正确理解基督作为神唯一的儿子这样一个奇迹。同样,他也不能是一个天使或者耶和华普通的儿子。在他的时代有人说基督的本性在他降下之前是和亚当有些相似。暂且不提这个观点缺少《圣经》上的证据,它没有理解亚当时是由神用泥土所造,同时,耶稣是作为玛利亚腹中的神的独子,是被‘造出来’的。因此,尽管耶稣没有一个人类的父亲,他被孕育和出生,像我们其他所有人一样。很多人不能接受一个有着我们罪恶本性的人会有一个完美的人格。这个事实就是妨碍我们真正信仰基督的障碍。

相信耶稣有着我们的本性,但是也有着纯洁的人格。总是能够战胜诱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对于福音中对他完美生命的记载,结合许多《圣经》中否认他是神的段落,我们对真实的基督会

得到一个坚定的信仰,会带来很多反思。如果假设他是神自己问题就非常简单了,他也因此就是完美的了。然而这种观点使得耶稣战胜邪恶和人类本性变得微不足道。

他有着人类的本性;有着我们人类的所有犯罪倾向(希伯来书415),但他遵从神的道并寻求神的帮助来战胜邪恶。神欣然给予,通过神唯一的儿子,“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哥林多后书519)。

 

82 神和耶稣的不同点

Differences between God and Jesus

 

在那些强调“神在基督里”的程度的段落和那些突出他人性的段落之间,有着一个很好的平衡。后一部分的段落使得不可能按照《圣经》来证实耶稣是神自己,“真正神之真正神”,是三位一体学说错误提出的教条。(“神之神”这个短语于公元325年被用于尼斯亚的委员会上,在那里神是‘三位一体’的概念首次被公布;对于早期的基督徒们并不知晓。)‘三位一体’这个词从没在《圣经》中出现过。第九章将会进一步探讨基督对邪恶的全部胜利,还有神在其中的角色。当我们开始这些研究,让我们记住这拯救是要依靠对真实的基督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约翰福音336653173)。一旦我们对征服邪恶和死亡有了正真的理解,我们才能为了分享这拯救而受洗于基督里。

在提摩太前书第2章第5节中,我们可以找到对神和耶稣之间关系的最清楚的概括:“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对这些突出的字句的反思,让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只有一位神,耶稣是不可能成为神的;如果圣父是神耶稣也是神,那么就有了两位神。“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哥林多前书86)。‘圣父’因此是唯一的神。所以按照三位一体学说的错误学说,就不可能有另外的一个叫做‘圣子’的存在。在旧约全书中也同样描绘了唯一的神,就是父(例如:以赛亚书中的6316648)。

·         在唯一的神之外,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

·         一位中保”。“和”这个词表明了基督和神之间的不同。

·         基督作为“中保”意味着他是一位中介者,仲裁人。在有罪的人和无罪的神之间的中保/仲裁人不可能是无罪的神自己;他应该是一个无罪的人,但是有着人类有罪的本性。由于这个解释的正确性,“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是毋庸质疑的。即使保罗在写到耶稣升天后,也没有说过“神基督耶稣”之类的话。

 

有几次我们见过“神非人”(民数记2319;何西阿书119);然而很清楚基督是“人的儿子”,如他在新约全书中的成为一样,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他是“至高者的儿子”(路加福音132)。神为至高者表明只有他有着至高无上的高位;耶稣是“至高者的儿子”说明他是不能成为神本身的。用于神和耶稣的这种关于父和子的真实语言,使他们的根本不同的变得很明显。同时,儿子和他的父亲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他不会和他父亲是同一个人,也不会和他的父亲一样大。

与此相符的是,在神和耶稣之间有着很多明显的不同,清楚地表明了耶稣不是神本身:

 

耶稣

“神不会被恶试探”(雅各书
1
13)。

基督“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希伯来书
4
15)。

神不会死…他天生不朽(诗篇
90
2;提摩太前书616)。

基督死了三天(马太福音12
40
1621)。

神是人不能看见的(提摩太前书
6
16;出埃及记 3320)。

人们见过耶稣,并亲手摸过
(约翰一书,强调这一点)。

 

当我们被试探,我们会在趋向罪恶和顺服神之间做出选择。我们经常选择违背神;基督也面临同样的选择,但他总是选择顺服神。尽管基督没有犯过罪,但在他身上仍有犯罪的可能性。神有犯罪的可能性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已经讲过,在撒母耳记下71216中,大卫明确地被神应许他的后裔就是基督。其中第14节讲到基督有犯罪的可能性:“如果他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责打他”。

8.3  耶稣的本性

The nature of Jesus

 

‘本性’这个词是指我们自然的,根本的状态。我们在研究1中已经表明《圣经》只说道两种本性…神的和人的。由于本性,神不会死,不会被试探,等等。很明显,基督在他的生命里没有神这种本性。他因此绝对是人的本性。从我们对‘本性’这个词下的定义来说,基督很明显不可能同时有两种本性。基督像我们一样受到试探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希伯来书415),因此,通过他对诱惑完美的征服,他能够为我们获得宽恕。那罪恶的欲望,作为我们诱惑的根本,是来自于我们自己(马可福音71523),来自于我们人类本性的深处(雅各书11315)。因此,这就是必然的,基督应该是人类的本性,所以他能够经历并且战胜这些诱惑。

希伯来书21418中很多内容讲到了这一点:…

“儿女(我们)即同有血肉之体,他(基督)也照样成了血肉之体(本性);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他并不救拨天使;乃是救拨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 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这一段特别强调了耶稣有着人类本性的事实:“他也照样成了血肉之体”(希伯来书214)。这个短语用了三个有同样意思的词,就是想让我们对这个观点有深刻的印象。他有了“同样的”本性;经文本可以说‘他也有了这种本性’,但是它强调道,“他也有了同样的(本性)”。希伯来书216同样地特意指出基督没有天使的本性,由于他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他来拯救将会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的众多的信徒们。因为这一点,基督必然要有人类的本性。在各个方面他“与他的兄弟相同”(希伯来书217)因此神会通过基督的牺牲给予我们宽恕。说耶稣没有绝对的人性就是对基督最基本的仁慈的言行的无知。

无论何时受洗的信徒犯了罪,他们都可以想到神,在祈祷里通过基督忏悔他们的罪(约翰一书19);神知道基督耶稣受过罪恶的试探,就如同他们一样,但他是完美的,他战胜了他们没有抗拒的诱惑。因为如此,“神在基督里”可以宽恕我们(以弗所书432)。因此,去了解基督如何像我们一样受到试探是事关重大的,而且需要有我们的本性来使它成为可能。希伯来书214中清楚地陈述基督有“血肉之体”的人的本性使这一点成为可能。由于本性,“神是灵”(约翰福音424),他有肉体,因为“灵”无骨无肉(路加福音2439)。基督有“肉体”的本性意味着他在一生中无论如何也没有神的本性。

以前人们为了信守神的道所做出的努力,即完全战胜诱惑,都以失败告终。因此“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马书83标准版《圣经》注解)。

“罪”是指我们天生就有的对罪恶的自然倾向性。我们已经做出让步,并且在继续这样做着,“罪恶的报酬就是死亡”。为了走出这个困境,人们需要外界的帮助。他们自己看起来做不到尽善尽美;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在肉体之内来挽救肉体。神因此介入其中,派给我们他自己的儿子,他有着我们的“罪身”,同样有我们所有的对罪恶的冲动。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基督战胜了所有的诱惑,尽管他有着与我们同样多的失败和行恶的可能性。罗马书第8章底3节将基督的本性描述成“罪体”。在前几行的诗句中,保罗说道在肉体里是如何“没有良善”,肉体是如何自然地与顺从神作对(罗马书71823)。在罗马书83这一段里读到基督有着“罪体”时非常非常令人惊讶的。正因为如此和他对肉体的胜利,我们才从肉体中有了逃脱的路;耶稣强烈地意识到他自己本性中的罪恶。他曾被称作“良善的夫子”,含义是他是“良善的”并且有着完美的本性。耶稣回答道:“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马可福音101718)。又有一次,人们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耶稣却并不利用这一点,因为“他知道万人,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翰福音22325,希腊文)。因为他对人类本性的极大了解(“他知道万人”),基督不想让人们夸奖他自己,因为他知道他的本性中有着如何的罪恶。

 

8.4  耶稣的人性

The humanity of Jesus

 

福音的记载提供了很多例子,它们说明了耶稣具有的是多么完整的人性。据记载他曾经非常疲劳,不得不坐下来饮井中的水(约翰福音46)。看到拉撒路死的时候“耶稣哭了”(约翰福音1135)。最重要的是,他最后的受难可以作为他人性的足够证据:“我现在心里忧愁”,在他向神恳求脱离在十字架上的死时,他承认道(约翰福音1227)。他“祷告说,我的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受苦和死亡)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39)。这表明在某种方面基督的“意思”,或者渴望,与神的有所不同。

在基督的整个生命中,为了准备这最后的十字架上的审判他一直将自己的意愿屈从于神:“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约翰福音530)。基督和神的意愿之间的区别,可以作为耶稣不是神的充分的证据。

在我们的整个生命中都被寄期望在了解神中成长,从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考验中不断学习。在这一点上,耶稣是我们伟大的榜样。对照耀其身的神,他并不比我们有更完整的了解。从孩提时代“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即精神上的成熟,较以弗所书413),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加福音252)。“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路加福音240)。这两段诗句描绘了他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同时发展;是在自然和精神上的成长过程。如果“神的儿子”,像阿森希安信条中关于‘三位一体’所说的,这是不可能的。甚至在他生命结束时,基督承认了他不知道他第二次到来的确切时间,尽管他的父知道(马可福音1332)。

服从神的意愿是需要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领悟。基督也不得不经历这一过程来领悟对他的父的服从,如每个子所做的一样。“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即顺从神);他既得以完全(即精神上的成熟),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是他精神上完全、彻底成熟的结果(希伯来书589)。腓立比书第二章78节(话题27中进一步解释)记录了耶稣精神成长的同样过程,在他死于十字架时达到顶点。他“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行为,举止),成为人的样式他自己卑微,存心顺从且死在十字架上”。这里用到的语言阐明了耶稣如何有意识地事先塑造他精神上的发展,使他自己更加卑微,因此最后他“顺从了”神让他死在十字架上的愿望。这样,作为他受难的回应而“得以完全”。

由此显而易见,为求正义耶稣做出了有意识的个人的努力;他绝不是被神强迫才这样做的,那样他只是一个傀儡。耶稣真的爱我们,正因为这样他在十字架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是神强迫他死在十支架上的,那么不断强调基督对我们的爱就变得很虚伪(以弗所书5225;启示录15;加拉太书220)。如果耶稣是神,那么他就没有选择,只能做到完美、然后死在十字架上。可耶稣的确有这些选择,让我们体会他的爱,和他形成一种个人的关系。

因为基督自愿地献出他的生命,神对他感到很喜悦:“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约翰福音101718)。神对基督自愿的顺从是如此的喜悦,很难让人相信耶稣是神,以这种与那些罪人有着某种象征性关联的人形活过(马太福音3171218175)。神对儿子这种顺从的喜悦的记录,足以证明基督有违背的可能性,但是他自觉地选择了顺从。

 

基督对拯救的需要

Christ also needed to be saved

因为他的人性,耶稣体验了微小的疾病和疲劳等,像我们有的一样。因此后来他如果没有死在十字架上,他也会死去,比如说年老。以这个观点,耶稣需要神将其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强烈地承认这一点,耶稣“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希伯来书57《圣经》标准版注解)。基督恳求神救他免死的事实去除了任何他就是神的可能性。在基督复活以后,死也就“不在作他的主了”(罗马书69),表明它以前做过他的主。

诗篇中很多都预见了耶稣;当新约全书中引用了一些诗篇中关于基督的诗句时,可以合理地假设诗篇中很多其他的诗句也是关于他的。在很多基督需要神拯救的场合都被加以强调:…

·         诗篇第91章:1112节被马太福音第4章第6节引用。诗篇第91章第16节预言神如何给予耶稣拯救:“我要使他足享长寿(即永生),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

·         诗篇第69章第21节提到基督受难(马太福音2734);整个诗篇描述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想法:“神啊,求你救我求你亲近我,救赎我神啊,愿你的救恩将我安置在高处”(诗句11829)。

·         诗篇第89章是对神关于基督对大卫的承诺的解释。关于耶稣,诗篇第89章第26节预言:“他要称呼我(神)说,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石”。

·         基督恳求能救他免死的主并蒙了应允;他被应允是因为他自己的灵性,不是因为他在‘三位一体’中的地位(希伯来书57)。使耶稣复活并荣耀他永生是新约全书主题中的重点:

·      “神已经叫耶稣复活且用右手将他高举,叫他作君王、作救主”(使徒行传53031)。

·      “神已经荣耀了他的儿子耶稣神却叫他从死里复活了”(使徒行传31315)。

·      “这耶稣,神已经叫他复活了”(使徒行传2243233)。

·         耶稣自己当向神要求荣耀他时,承认了所有这些(约翰福音1751332854)。

 

如果耶稣是神自己,鉴于神不会死,那么所有这些强调就很不适宜。耶稣如果是神,那么他就不需要被拯救。是神使耶稣处于高位证明了神高于耶稣的高贵性和他们之间的分离。如同英国大教堂39条款第一条所说的,无论如何基督也不会是“绝对的、永生的神,(有着)两种本性神性和人性”,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一个人只能有一种本性。我们服从这个压倒一切的证据,基督有着我们的人性。

 

8.5   神和耶稣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of God with Jesus

 

考虑到神如何拯救耶稣让我们去思考神和耶稣之间的关系。如果他们是“同平等同永生”,像三位一体学说的教条中所说的一样,那么,我们会认为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们已经看到了足够的例子,那根本就不是这样的。神和基督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夫妻之间的关系:“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哥林多前书113)。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所以神是基督的头,虽然他们有着存在于丈夫和妻子之间的一致的目的。因此,“基督是属神的”(哥林多前书323),如同妻子是属于丈夫的。

父神经常被说成基督的神。甚至在基督升入天堂之后,神还被描绘成“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彼得前书13;以弗所书117),这个事实表明这是他们现在的关系,如同在基督的凡人的生命中一样。有时信仰三位一体教理的人争辩说基督只是在凡人的生命中被提到时才比神渺小。新约全书中的内容是在基督升入天堂之后许多年写的,然而神仍被说成基督的神和父。耶稣仍然把他的父当作神看待。

启示录,新约全书的最后一卷,是写于至少在赞颂基督和基督升天30年后,然而它把神说成“他的(基督的)神和父(启示录16标准版)”。在这一卷里,复活的和受赞颂的基督给信徒们传递信息。他说“神的殿...神的名...神的城”(启示录312)。这证明了耶稣即使在现在也认为父就是他的神-因此他(耶稣)不是神。

在他凡人的生命中,耶稣以某种相似的方式与他的父有着联系。他说升上去“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翰福音2017)。在十字架上,耶稣将他的人性展现到极至:“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46)。如果这些话是神自己说的,就不可能被理解。一个精确的事实即耶稣向神祷告“大声哀哭,泪流满面”本身就指出了他们之间关系的真实本质(希伯来书57;路加福音612。很明显,神不可能向自己祈祷。即使在现在,基督替我们向神祈祷(罗马书82627;较哥林多后书318标准版注解)。

现在我们已经论证了在基督凡人的生命中和在现在,他和神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基督把神看作他的父,他的神,并向他祈祷;在基督被赞颂和升天以后,现在的位置还是一样,在他凡人的生命中,基督是神的仆人(使徒行传31326.;以赛亚书4215311)。仆人按他主人的意愿做事,不可能和主人平等(约翰福音1316)。基督强调他有的能力和权力来自神,而不是他自己所有的:“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我寻找...父的意愿派我来...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约翰福音53019)。

 

话题 27:“有神的形象”

Digression 27: Being in the form of God

“耶稣...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腓立比书2511)。这些诗句用来指耶稣是神,但是出生的时候变成了人。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在研究78中所有的观点也应该受到辩护。应该提到,一行诗句是不能与整个《圣经》教义相矛盾的。它很重要,因为这几乎是能找到的,能够用来对三位一体学说理论中‘消失的环节’进行辩护的唯一的一段,而这个环节是指耶稣如何把他自己从天上的神转变成玛利亚腹中的婴儿。下述的分析探求证明这一段的真实含义。

1. 在这一段里本身就有许多句子显而易见与三位一体的观点相抵触:

a“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29)说明耶稣没有将他自己升为至高;是神将他升为至高。这说明在神这样做之前,在他复活的时候,他并不是至高的。

b基督使自己卑微和后来的被升为至高的整个过程,“使荣耀归于父神”(2.11)。父和神,因此就不是和儿子同平等的。

2. 这一段的上下文一定要仔细地考虑。保罗没有‘突然地’开始谈到耶稣。在前面的腓立比书第1章第27节中,保罗就开始说道我们心志的重要性。它在第二章的开头得到进一步阐述:“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只要存谦卑...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腓立比书225)。保罗因此说到要有如基督一样的的重要性,以投身到谦卑地为他人服务中去。这些随后的诗句因此是评论耶稣表现出来的心中的人性,而不是说本性中的任何变化。

3. 耶稣“有神的形象”。我们已经在研究83中表明耶稣有人的本性,因此这就不能指基督有神性。对这一段的翻译在这里有严重的错误。目前,应该提到有些现代的翻译想做到‘简单易读’,往往掩盖希腊文本的精确性,在某些段落里做出解释,而不是遵照原文的翻译。腓立比书第二章58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这不是谴责把它们用在其它方面。

“形象”(希腊文‘morphe’)不能指实质上的本性,腓立比书第二章第7节说基督取了“奴仆的形象”证明了这一点。他有神的形象,但是取了奴仆的形象。奴仆实质上的本性和其他任何人是没有区别的。与上下文和谐一致,我们可以确实地把它解释成尽管耶稣是完美的,他有一个完全像神的心志,但是他期望有一个仆人的举止。在后来的几行诗句里,保罗鼓励我们“效法他的(基督的)死(腓立比书310)”。我们要分享这‘形象’,基督在他的死里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这不可能指我们要分享他那时有的本性,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人类的本性。我们不是非要改变自己以拥有人的本性。但是我们需要改变我们思考的方式,我们才可以拥有基督在他的死中有的‘形象’,或者精神形象。

希腊语‘morphe’是指一幅图像,印记或者相似。人类被说成有“敬虔的外貌(‘morphe’)”(提摩太后书35)。加拉太书说“基督(被)成形在”信徒们心里。因为他有一个完美的性格,完美的如神一样的思维方式,耶稣才“有神的形象”。正因为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与神同在,而不是为他自己去想和知道而“强夺”。NIV给了这一段不同的翻译,说耶稣没有考虑和神平等“掌握某些事”。如果这个翻译是正确的(《圣经》标准版也支持它),那么这就彻底反驳了耶稣是神的理论。根据《圣经》的翻译,耶稣一刻也没有接受和神同等的想法;他知道他从属于神,和他不是同平等。

 

4. 基督“反倒虚己”,或者“空虚自己”(标准版),影射在以赛亚书第53章第12节中预言他的磨难:“他将命倾倒,以至于死”。他“取了奴仆的形象(举止)”,以奴仆的态度对他的跟随者们(约翰福音1314),通过他在十字架上的死表明了崇高(马太福音2028)。以赛亚书第52章第14节预言了关于基督在十字架上受难“他的面貌比别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他不断的卑微“到死,甚至到十字架上的死”发生在他的生命和死亡中,而不是在他出生时。我们已经证明了这一段的的上下文讲述耶稣的心志,他的被作为榜样让我们去模仿的人性。因此这些诗句一定是说耶稣在人间的生命,有我们人类的本性,还有他如何卑微自己,不管他有着和神同样的心志,而考虑我们的要求。

5. 如果基督本性上是神,然后把那本性抛在一边而要了人类的本性,像三位一体信奉者试图解释这一段那样,那么耶稣在人间时不是“唯一的神”;然而他们相信他是。所有这些证明由那些人造的定义产生了多少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说三位一体。

6. 最后,有一点关于“有神的形象”这个短语。希腊词翻译“being”不是指‘从最初的,永生里有’。使徒行传第7章第55节说到司提反“被圣灵充满”。他就有了圣灵,并且以前也有过几次;但是他没有一直充满圣灵。在路加福音1623;使徒行传230;加拉太书214中还可以找到其他的例子。基督“有神的形象”因此是指他是在神的形象里(精神上的);而不意味着他从创世就在神的形象里。

 


第八章:问题                                     Study 8: Questions

1. 《圣经》教我们神是三位一体吗?

2. 列出神和耶稣之间的3个不同点。

 

3. 下面哪一个是耶稣和我们不同的?

a)他从不行恶

b)他是神的独子

c)他没有行过恶

d)他被神强迫做到正义

 

4. 下面哪一个是耶稣与神相似的?

a)他在凡人的生命中有神的本性

b)他象神一样有完美的性格

c)他知道的和神一样多

d)他和神是直接平等的

 

5. 下面哪一个是耶稣象我们的?

a)他有我们所有要经历的试探和诱惑及人的经历

b)年轻的时候,他行过恶

c)他需要拯救

d)他有人性

 

6. 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

a)耶稣有完美的本性和完美的性格

b)耶稣有有罪的本性但完美的性格

c)耶稣是真正的神和真正的人

d)耶稣有亚当行恶之前的本性

 

7.耶稣有行恶的可能性吗?

 


previous chapter previous page table of contents next page next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