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耶稣的人性
福音的记载提供了很多例子,它们说明了耶稣具有的是多么完整的人性。据记载他曾经非常疲劳,不得不坐下来饮井中的水(约翰福音4:6)。看到拉撒路死的时候“耶稣哭了”(约翰福音11:35)。最重要的是,他最后的受难可以作为他人性的足够证据:“我现在心里忧愁”,在他向神恳求脱离在十字架上的死时,他承认道(约翰福音12:27)。他“祷告说,我的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受苦和死亡)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39)。这表明在某种方面基督的“意思”,或者渴望,与神的有所不同。
在基督的整个生命中,为了准备这最后的十字架上的审判他一直将自己的意愿屈从于神:“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约翰福音5:30)。基督和神的意愿之间的区别,可以作为耶稣不是神的充分的证据。
在我们的整个生命中都被寄期望在了解神中成长,从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考验中不断学习。在这一点上,耶稣是我们伟大的榜样。对照耀其身的神,他并不比我们有更完整的了解。从孩提时代“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即精神上的成熟,较以弗所书4:13),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加福音2:52)。“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路加福音2:40)。这两段诗句描绘了他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同时发展;是在自然和精神上的成长过程。如果“神的儿子”,像阿森希安信条中关于‘三位一体’所说的,这是不可能的。甚至在他生命结束时,基督承认了他不知道他第二次到来的确切时间,尽管他的父知道(马可福音13:32)。
服从神的意愿是需要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领悟。基督也不得不经历这一过程来领悟对他的父的服从,如每个子所做的一样。“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即顺从神);他既得以完全(即精神上的成熟),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是他精神上完全、彻底成熟的结果(希伯来书5:8,9)。腓立比书第二章7,8节(话题27中进一步解释)记录了耶稣精神成长的同样过程,在他死于十字架时达到顶点。他“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行为,举止),成为人的样式…他自己卑微,存心顺从…且死在十字架上”。这里用到的语言阐明了耶稣如何有意识地事先塑造他精神上的发展,使他自己更加卑微,因此最后他“顺从了”神让他死在十字架上的愿望。这样,作为他受难的回应而“得以完全”。
由此显而易见,为求正义耶稣做出了有意识的个人的努力;他绝不是被神强迫才这样做的,那样他只是一个傀儡。耶稣真的爱我们,正因为这样他在十字架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是神强迫他死在十支架上的,那么不断强调基督对我们的爱就变得很虚伪(以弗所书5:2,25;启示录1:5;加拉太书2:20)。如果耶稣是神,那么他就没有选择,只能做到完美、然后死在十字架上。可耶稣的确有这些选择,让我们体会他的爱,和他形成一种个人的关系。
因为基督自愿地献出他的生命,神对他感到很喜悦:“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约翰福音10:17,18)。神对基督自愿的顺从是如此的喜悦,很难让人相信耶稣是神,以这种与那些罪人有着某种象征性关联的人形活过(马太福音3:17;12:18;17:5)。神对儿子这种顺从的喜悦的记录,足以证明基督有违背的可能性,但是他自觉地选择了顺从。
基督对拯救的需要
因为他的人性,耶稣体验了微小的疾病和疲劳等,像我们有的一样。因此后来他如果没有死在十字架上,他也会死去,比如说年老。以这个观点,耶稣需要神将其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强烈地承认这一点,耶稣“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希伯来书5:7《圣经》标准版注解)。基督恳求神救他免死的事实去除了任何他就是神的可能性。在基督复活以后,死也就“不在作他的主了”(罗马书6:9),表明它以前做过他的主。
诗篇中很多都预见了耶稣;当新约全书中引用了一些诗篇中关于基督的诗句时,可以合理地假设诗篇中很多其他的诗句也是关于他的。在很多基督需要神拯救的场合都被加以强调:…
-
诗篇第91章:11,12节被马太福音第4章第6节引用。诗篇第91章第16节预言神如何给予耶稣拯救:“我要使他足享长寿(即永生),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
-
诗篇第69章第21节提到基督受难(马太福音27:34);整个诗篇描述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想法:“神啊,求你救我…求你亲近我,救赎我…神啊,愿你的救恩将我安置在高处”(诗句1,18,29)。
-
诗篇第89章是对神关于基督对大卫的承诺的解释。关于耶稣,诗篇第89章第26节预言:“他要称呼我(神)说,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石”。
-
基督恳求能救他免死的主并蒙了应允;他被应允是因为他自己的灵性,不是因为他在‘三位一体’中的地位(希伯来书5:7)。神使耶稣复活并荣耀他永生是新约全书主题中的重点:
-
“神…已经叫耶稣复活且用右手将他高举,叫他作君王、作救主”(使徒行传5:30,31)。
-
“神…已经荣耀了他的儿子耶稣…神却叫他从死里复活了”(使徒行传3:13,15)。
-
“这耶稣,神已经叫他复活了”(使徒行传2:24,32,33)。
-
耶稣自己当向神要求荣耀他时,承认了所有这些(约翰福音17:5较13:32;8:54)。
如果耶稣是神自己,鉴于神不会死,那么所有这些强调就很不适宜。耶稣如果是神,那么他就不需要被拯救。是神使耶稣处于高位证明了神高于耶稣的高贵性和他们之间的分离。如同英国大教堂39条款第一条所说的,无论如何基督也不会是“绝对的、永生的神,(有着)两种本性…神性和人性”,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一个人只能有一种本性。我们服从这个压倒一切的证据,基督有着我们的人性。
神和耶稣的关系
考虑到神如何拯救耶稣让我们去思考神和耶稣之间的关系。如果他们是“同平等…同永生”,像三位一体学说的教条中所说的一样,那么,我们会认为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们已经看到了足够的例子,那根本就不是这样的。神和基督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夫妻之间的关系:“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哥林多前书11:3)。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所以神是基督的头,虽然他们有着存在于丈夫和妻子之间的一致的目的。因此,“基督是属神的”(哥林多前书3:23),如同妻子是属于丈夫的。
父神经常被说成基督的神。甚至在基督升入天堂之后,神还被描绘成“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彼得前书1:3;以弗所书1:17),这个事实表明这是他们现在的关系,如同在基督的凡人的生命中一样。有时信仰三位一体教理的人争辩说基督只是在凡人的生命中被提到时才比神渺小。新约全书中的内容是在基督升入天堂之后许多年写的,然而神仍被说成基督的神和父。耶稣仍然把他的父当作神看待。
启示录,新约全书的最后一卷,是写于至少在赞颂基督和基督升天30年后,然而它把神说成“他的(基督的)神和父(启示录1:6标准版)”。在这一卷里,复活的和受赞颂的基督给信徒们传递信息。他说“神的殿...神的名...神的城”(启示录3:12)。这证明了耶稣即使在现在也认为父就是他的神-因此他(耶稣)不是神。
在他凡人的生命中,耶稣以某种相似的方式与他的父有着联系。他说升上去“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翰福音20:17)。在十字架上,耶稣将他的人性展现到极至:“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46)。如果这些话是神自己说的,就不可能被理解。一个精确的事实即耶稣向神祷告“大声哀哭,泪流满面”本身就指出了他们之间关系的真实本质(希伯来书5:7;路加福音6:12)。很明显,神不可能向自己祈祷。即使在现在,基督替我们向神祈祷(罗马书8:26,27;较哥林多后书3:18标准版注解)。
现在我们已经论证了在基督凡人的生命中和在现在,他和神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基督把神看作他的父,他的神,并向他祈祷;在基督被赞颂和升天以后,现在的位置还是一样,在他凡人的生命中,基督是神的仆人(使徒行传3:13,26.;以赛亚书42:1;53:11)。仆人按他主人的意愿做事,不可能和主人平等(约翰福音13:16)。基督强调他有的能力和权力来自神,而不是他自己所有的:“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我寻找...父的意愿派我来...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约翰福音5: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