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耶稣的形

从阅读福音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主耶稣很明显的要求寻求从根本上重新定位思考,他的追随者要围绕他一个人中心。他们把他看做自己的领袖,他们服从的一个人,他们的世界之光。所有这一切,他们把看到和所知道的作为自己生活和意识的中心。人类唯一精神生活的源泉基础是基督耶稣,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哥林多前书13:11)。这一切都要像他一样,是我们生活的目标: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以弗所书4:12-16) 。最重要的错误,实际或教义,是“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着他,筋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歌罗西书2:19)。主自己告诉我们,他对自己门徒的最终目标是,“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路加福音06:40)。这就是为什么保罗可以说“耶稣是我们的希望”奉我们救主神,和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之命,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提摩太前书1 :1)后来。我们希望永远成为主所谈到的。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路加福音9:61,62)彼得的例证开始淹没这一切,当他把他的目光离开主,为了强调风是如此强烈,吹到了一些物体[或许回到船上] ,然后想到耶稣才结束。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马太福音14:30)。


在撒种的比喻,种子肯定是耶稣,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12:24)我们永恒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对他的反应和他对我们的教导。我们相信耶稣。信仰需要用心,它并不意味着只在精神上给予赞同。它必须包括最终相信一个人,涉及了所有的情感和情绪。我的弟兄们,这样说来,你们借着基督的身体,在律法上也是死了。叫你们归于别人,就是归于那从死里复活的,叫我们结果子给神。(罗马书7:4)因此,一切精神果实都是后代,一个结果,一个生活,每天与主耶稣联系在一起。这是多么重要,认识他。相信他被约翰描述是工,值得我们在辛劳或更甚之,大批的民众走在湖边去迎接耶稣和自由的面包,他似乎是募股,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有古卷作我们)所作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约翰福音6:27;约翰二书8)。正是这种'工',这个精神努力去了解他,相信他的,将有一个'赏赐'(约翰二书8)。约翰在这里是暗指的路得记2:12,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约翰在LXX的引用了这个典故,露丝整天努力在田里拾荒。它可能实际上是一个改变信仰的遗孀露丝。但问题是,我们必须做工,在湖泊边上漫步或在外地拾荒多,认识主耶稣基督。


瞎子对耶稣说:主阿,谁是神的儿子,叫我信他呢?(约翰福音9:36)。真正的信仰取决于耶稣的真实形。对他的转换目标是从一个纯粹的心,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从心里有古卷作从清洁的心(彼得前书1:22)。要正确认识他的爱引导我们。 (约翰一书3:22),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正如约翰牛顿所说:

无论你的信仰和你的计划:

你不能有休息的权利

除非你正确的认识他。

所有这一切,那么,抛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谁是耶稣?作为一个人?我们对他的形如何理解,抑或是他给我们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神学,在我们的大脑里的一个黑盒子,我们称之为'耶稣'并每天都祈祷...而不是别人,我们可以说,我们知道吗?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完全是至关重要的。也许在基督教生活中最大的和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认为耶稣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在历史上存在的人,以及他们的工,我们用有关学术报告的语言称之为赎罪。我们可以理解发现在世界上这么一个可悲的宗教错误在他们的教义中,我们几乎真的忘记了我基督徒的本质是什么,耶稣的门徒,学生圣经的真正解释人,超越了普通人,没有看到我们的爱。然而,我们不能真正爱一个人连我们都不认识的人。对我而言,它确实让我感到担心,所以我们许多人似乎缺乏了解他主耶稣作为我们的主和指导者的感觉。是否我们赞美耶稣的赞美诗真正是赞赏。事实上,这是对我们与耶稣熟悉的推定,即是如此,也有我们不熟悉他的根源。

我们现在再也不需遵循摩西的律法,而是受“基督的法”。我无法理解的意思是摩西613戒律已经被耶稣的一套律法所取代。对于法律与恩典的对立面而新约不断提请我们注意便会变得毫无意义。基督的律法一定是指律法,按照基督所想和所说的,这一定是我们的律法,这一原则更全面,其思想更远远高于单纯的法学而进入我们的生活。 '耶稣做什么?'一定是我们的律法。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约翰一书2:6),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约翰福音13:15),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约翰福音13:34,15:12;以弗所书5:2),原谅,因为他原谅,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歌罗西书3:13),已在他的心目中(腓2:5),给予我们的兄弟生活。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翰一书3:16)。加拉太书6:2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他承担了我们在十字架上罪的负担。基督律法的精华,如同基督,同样是在发挥领导别人对他们的罪孽赦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以任何形式传播他对我们的罪和在十字架上的基本和必要的部分。但是, '耶稣将怎么做?'是基督徒生活的金科玉律,当然这假定我们对耶稣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会做什么!要能够根据'耶稣将怎么做?'的规则所生活着,我们需要了解他,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我们要对他活在目前的人类中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在谈到新约真正的挑战是指我们与主耶稣的关系这一方面。主高深莫测的话。约翰福音16:16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表明一旦他在天上,是多么密切的安慰他的民,我建议“等不多时”在每个句子中是同一个。“等不多时”,他们将不会看到他的形,但正是因为他将与父亲在一起,他将派遣劝慰,使他的人从意义上'看'到他,约翰常提起福音。这'看到耶稣,这对他的感知,实际上是一个'看到了父。哥林多后书3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么。岂像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么。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借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讲我们看见了主耶稣荣耀的一面,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变成我们看到自己相同的形。“上帝的荣耀在西奈半岛向摩西所展示。出埃及记34作为他性格的声明,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你摔碎的那版一样。其上的字我要写在这版上。在这个意义上说,主耶稣在他的发言可以荣耀他的肉身,父阿,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约翰福音17:05埃塞俄比亚语和西文)。正是这种相同的荣耀,像摩西,但根据哥林多后书3:18,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凝视着他的性格的荣耀变为我们的一个反映体验。也有一些是关于耶稣个性的转变。也许这就是我们对他深思的精神障碍。我们知道,它的能力改造我们内心的黑暗。我有理由相信,福音记录四部有在其他地方宣扬的事实。'马太福音是福音的起始并得到宣扬,并为呼吁接受洗礼。其实约翰福音也有这样的效果,如果你对他使用的语言进行解码。这无疑是对主奇怪言论的解释,由玛丽将他的脚膏也是这一部分。所有四个福音作家对这一个事件很少提及。这正展示福音其精髓所在,基督耶稣所有的涉及。它被评论为真正福音的中心思想不是耶稣的道,而是耶稣自己。”这就是耶稣的道成了肉身。

耶稣的形很重要。在最后一天,他会对许多人说,说他从来不认识你们,因为你们从来就不认识他所有的纯理论和他的工。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17:3) - 希腊字在这里并不意味着仅仅有着学术意义,而是要熟知他个人。只有当我们真正看到/感觉到人子才会得到永恒,“你已经看到了我,但不信”上帝告诉犹太人,并警告他们说,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翰福音6:36,40)。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人子那么我们同样会知道他的爱和牺牲,就足以给我们真正的永恒的生命。如果我们真正看到并相信他的儿子,那么我们将知道我们(会)永恒的生命,因为他的恩典,他的爱,他的愿望,通过对他的个性进行清楚地明显研究。如果我们认识他,我们将得到拯救是肯定的。认识他,来认识他,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将虚心并有信心,最终的归宿,我们将在那里。因此,事实,理论知识'或'根据我们已获知得。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看到的真正希望,我们真正看到,相信耶稣。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

约翰一书3:14说: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但是,这是约翰在早些时候曾对他们传播福音:“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翰福音5:24)。听到基督福音的话,相信神是必须的问题,如果它是有效的和可信的一些实事,爱我们的兄弟。只有约翰记录了“我的道”]。听到基督的道或话语不意味着圣经是受神的启示和灵感而写成的,或同意理论的正确性,这是辨别他,要知道,一个真理[人,涉及正确的理论认识他,当然]。这根本上已经形成了爱弟兄。这结果是基督早已认识到的。

对于许多人跟我交谈的人来说,我已经深信他们童年对耶稣的形仍然影响到他们成年对耶稣的认识。如果你生长的环境把他作为一个苍白的人被一个光环所环绕着,有效地说明不是人,这往往会继续下去。然而,由于基督教是以基督耶稣的人性方面做根基,这意味着基督徒生活的形象反映了耶稣的形。迪特里希朋霍费尔真正写道:“基督教没有基督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基督教没有门徒(1)。史怀哲在历史的耶稣(2)显示耶稣基督的大部分学生如何只是通过新约的证据,找到了耶稣,他们已经在潜意识中支持探索。我们可以这样做,即使我们可以不把自己当做学者来考虑。阅读新约中的篇章给我们揭示我们真正面对和挑战的基督,无论我们是不是对我们所看到和听到感到舒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我们要从基督教中拯救基督和其实我们要拯救[如果我可以用在这种情况下]从宗教中拯救真正的上帝,/作为一个整体的神学。朋霍费尔曾考虑到这一点时,他说,“对上帝一个非宗教的了解是令人吃惊的悖论”(3)。这是一个短语。朋霍费尔是在纳粹监狱中等待他的死刑来到时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他在即将到来的死亡时,所有的思维仍然清晰,而它带给我...是重要。并不是教导,鼓吹无神论,甚至也不是结束'有神论'。浅显而言,这意味着,鼓吹上帝,因为他是没有所有单纯的宗教服饰,即使那些服饰已经由人类创造并信上帝,耶稣的形问题,和上帝的形一样重要。根据同无神论者的交谈中我已获得问题的实质,我很少讨论,已经成为我清楚知道上帝,他是如此热情地反对。上帝,他们说他没有办法接受现实...,其实是上帝的形已经在他们心中所持有。神真实的形,就像是耶稣的真实的形,鼓励信念而不是阻碍它。

传记作者倾向于解释任何人的伟大,他们通过自己的个性镜头特写;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创造另一个与他们自身的形象和世界观相似的人。然而,如果我们正确地阅读了福音,我们面临着真正的基督。我们既要学习他的性格,这确实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追求。但是,在寻找重建他的个性,我们是让他,因为他过去是,因为他是由我们接受,正如他,而不是再由我们解释,以使他以某种方式更方便,更适合我们的口味来处理。

当然,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耶稣形使我们要跟随他。我们跟随他本人。当我们正在思考和采取行动,并在基督里“,”看,这当然是指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基于他一个人左右,反映到我们自己的形。信徒工和欢喜“的基督”,讲及在他告诫,显示了他的款待,是他的奴隶...我们只能在他做这些事情,如果我们有一个他是谁的形。而我所关注的是,我们承认有一些对他非常朦胧的形,或者,事实上,几乎没有一个。上帝禁止我们只是接受某些理论原则,并仅仅作为一个教堂的成员而受洗。我们必须认识基督。如果在我们成长期没有这方面的话应用于耶稣,我们后来的基督教生活同样可以是空的和无效的。例如,我想我知道耶稣是“圣母玛利亚”所生,之前我就知道什么是处女了。这耶稣的形,只是空洞的想法几乎无法与我们的生活可以继续,除非我们真正了解和满足自己。我所能做的就是向你展示我对耶稣个人的理解,并请你作出自己的见解。

约翰写道,他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因此有权将控制世界。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么(约翰一书5:5)。这是不寻常的荣耀主,仅仅以被称为“耶稣”的使徒。也许约翰是说,如果我们认为真实的,人类的耶稣拿撒勒人,甚至比这更多的,他是上帝的儿子,我们也将发现从他人性的力量克服这个世界。因此,后来约翰写道,承认耶稣基督为具有肉身来的,承认他的真实人性,是他的诫命。我们若照他的命令行,这就是爱。你们从起初所听见当行的,就是这命令。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约翰二书6,7)。这也许是为什么约翰可以说,它是一种罪恶,遵守在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约翰二书9)。为什么产生'有罪'举行神学讨论的误会?当然神不能持有人在道德上真正有罪的误解?也许答案就在于它从不同的角度。该学说的目的是要引出一神的方式生活。为了不相信真实的耶稣,人的耶稣实际上是我们的错误的行为辩解方式,躲避人类的挑战,他是把我们的个性按照他的格局进行改造,相信一个在人类身上显明出来神人耶稣的教义赋予我们不是罪,通过这一真实的和人类基督我们在生活中有他的宽恕和灵感。这就是为什么有关他的教义方面的事项很重要,因为如果认为适当,它赋予一个基督般的生活。这种观点同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基本教义,什么不是。任何思想或理论或解释不具有在实践中改变我们生活的潜力,都是...不值得争论的。

真正的祈祷和圣经研究,是鼓舞人心的,改变生活的祈祷和读经,肯定是源于一个正确的耶稣的形作为根基。即使在非三位一体教会中,我们经常听到对真正的耶稣提出严峻的挑战而沉默。我们将这一抽象晦涩的神学术语描述耶稣而令人兴奋,令人信服的耶稣。如果我们不小心,我们最终在本质上就像天主教徒和东正教教会都将他描述成只是一种彩绘玻璃的形象。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这个世界,事业,孩子和世俗的忧虑,我们必须重新考虑通过什么方式效忠这个人,意味着在实践中的问题。物质和我们的生活结构,以及我们周围的整个世界的确需要在耶稣独特光线的照耀下才能取得成就。然后,我们必须要继续为这个世界,耶稣为他的以色列。因此,在我们自己的心灵问耶稣是谁,是一个庄严的问题,对每一个真正的信徒来说是不可转让的责任。也只有这样,一些对拿撒勒的耶稣人性的复苏程度不超出信徒达到的。我们找到了我们的权力,在我们社会,新的门徒将在其在这个世界有新的使命感。事实上,我们对我们上帝的认识完全取决于对耶稣的认识,因为他揭示了无形的上帝,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耶稣的形问题很重要是因为信徒旨在塑造自己成耶稣的形,他们有他或她的个性。他是谁,我们决定谁将成为。我们正在变为同一个形,从辉煌走向辉煌,依靠主的灵。洛伊弗朗西斯和J.阿斯特莱对基督徒的心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他们“塑造自我概念对应...在一定程度上,他或她对耶稣形的意识”(4)。他们在英国使用“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访问了473名中学生,317大学生和398名成人教友,并得出结论,他们对受访者的数据“之间表现出的人性和耶稣的形”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稣眼的光

主耶稣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已经点燃蜡烛并公开展出,把光给我们。然后他接着说形的一些比较难的话语。他说,在我们的生活,眼睛是身体的光 - 一个不错的眼睛让光线通过,然而从根本上影响到我们的内心。但是,如果眼睛有问题,里面有着黑暗。但是,当眼睛是好的和正常运作,整个人是“充满光明,明亮的闪光”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子里,或是斗底下,总是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得见亮光。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里头的光,或者黑暗了。若是你全身光明,毫无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灯的明光照亮你。(路加福音11:33-36)。但早些时候,他把蜡烛光赋予自己。他似乎是说我们的“眼睛“,我们对他的看法,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也正是这一段,他一直感叹,以色列如何没有感觉到他是谁。如果我们正确地看待他,如果我们的“眼睛”是好的,那么我们的整个身体将充满来自他的光。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形/耶稣眼感受的形。因此,最终正确认识和感知他的重要性是必要的。我们现在的课题研究,其实没有比这更再重要了,对他有正确的感知将使我们的整个生活充满光明,完全影响到我们的内部世界观,给予我们一个能够理解和让我们感觉周围的一切以及耶稣本人的光。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看待他,我们的内心生活将是黑暗和无形的,无论我们有什么外在的服饰文化和知识作为装饰。

于是,我试图寻找很重要的耶稣形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庄严的责任,重建自己对圣经上主个人形。一方面,细节并不重要。如果你能想象他是一个长着长胡子的,如果他最终他不是这样,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需要有想像力,一个形,他在某种思想和行为的情况下的思考,使我们可以寻求复制他的形。四个福音作家,在圣灵的启发下,各自展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耶稣不同方面。因此路加福音注重别人对耶稣的祈祷,这使他深深的被打动。约翰很少提到这一短语“天国的福音” - 不像马太福音。而这,也许是基督的整个身体作为一个完整的视觉,因为我们每一个看到他的不同方面。比较福 音,很明显,不同的人看到了耶稣不同的东西。据马 可的纪录,耶稣从未公开宣称他的身份;而约翰显示耶稣其实很清楚的展示。约翰宣称耶稣为犹太人的弥赛亚,而马克几乎意味着他的弥赛亚身分是整个传教过程的秘密。因此,这将与我们同在,我对耶稣的看法可能和你们的有所不同。事实上,这是非常独特的东西,他是我们每个追随者的代表,能与一种亲密的方式和他联系在一起。


Notes

(1)  Dietrich Bonhoeffer,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London: S.C.M., 1964 ed.), p. 50.

(2) Albert Schweitzer, 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 (London: A. and C. Black, 1910).

(3) Dietrich Bonhoeffer, Letters And Papers From Prison (London: Macmillan, 1953) p. 124.

(4) L.J. Francis and J. Astley, ‘The Quest for the Psychological Jesus: Influences of Personality on Images of Jesus’,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 Vol. 16 No. 3 (1997) p. 248.


previous chapter previous page table of contents next page next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