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አማርኛ (am)Italiano (it)русский (ru)
العربية (ar)kikuyu / kikamba (ki)Kinyarwanda (rw)
Armãneaşce (av)Қазақ тілі (kk)slovenčina (sk)
български (bg)Kyrgyz (ky)slovenščina (sl)
Bosanski (bs)Lingala (ln)shona (sn)
cebuano (cb)lietuvių kalba (lt)shqip (sq)
Česky (cs)Dholuo (luo)srpski (sr)
dansk (da)Luhya (luy)Kiswahili (sw)
Deutsch (de)Latviešu (lv)தமிழ் (ta)
Dhanwar (dh)malagasy (mg)ትግርኛ (ti)
ελληνικά (el)македонски (mk)türkmen (tk)
English (en)myanma bhasa (my)tok pisin (tp)
esperanto (eo)Bokmål (nb)Türkçe (tr)
Español (es)नेपाली (ne)Татарлар (tt)
فارسى (fa)Nederlands (nl)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uk)
suomi (fi)Chicheŵa (nya)اُردو (ur)
tagalog (fil)Runyankole (nyn)O‘zbek tili (uz)
Français (fr)Polski (pl)Venda (ve)
Hrvatski (hr)افغانستان (ps)简体中文 (zh)
Magyar (hu)Português (pt)
Bahasa Indonesia (id)limba română (ro)

第三章 神的应许 Study 3 - The promises of God

 

 

 

第三章

神的应许

Study 3 - The promises of God


 

3.1  神的应许

The promises of God - Introduction

 

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对神是谁及他怎样工作已经有了大致了解。这样我们也更正了许多这方面的普遍的错误理解。现在我们将从正面了解神应许给那些遵从他命令(约翰福音1415,爱他之人的恩赐(雅各书11225)。

旧约中神的应许包含了真正的基督教徒们的期望。当保罗的生命经历考验时,他说他将牺牲一切以换取未来奖赏:“现在我站在这里受审,是因为指望神向我们祖先所应许的┄┄就是因为这指望┄┄我被控告”(使徒行传2667)。在他生命的绝大多数时间中,保罗在传布“好消息(福音),就是那应许祖宗的话,神已经应验┄┄叫耶稣复活了”(使徒行传133233。保罗解释到相信这应许将给我们带来死而复活的希望(使徒行传2668238),并能对耶稣的第二次降临、他的审判及即将到来的天国有所了解(使徒行传2425282031)。

所有的这些将击破关于旧约只是以色列的野史及永生从未提及的无稽之谈。神并不是在2000年前突然决定借着耶稣赐予我们永生。他从一开始就有此计划:

“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到了日期,借着传扬的工夫,把他的道显明了”(提多书123)。

“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约翰一书12)。

我们可以看出神要赐予他的子民永生的目的是一开始便存在的,而神也不可能在旧约中记录的与他子民相处的4000年中对此保持沉默。事实上,旧约中到处都是关于此希望的预言与应许,而每一个预言与应许都提供了关于神福音传给子民的希望的更多细节。正因为此,理解神对犹太人的祖先的应许,对于我们的被拯救是至关重要的;保罗提醒以弗所的信徒们,在他们了解这些事情以前,他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以弗所书212)-毫无疑问地,他们曾认为他们从前对异教神的信仰确实给了他们一些希望,并使他们对神有所了解。但是非常严肃的是如果不了解旧约中神的应许,事实上“没有指望,没有神”。请记住保罗是如何将基督的希望定义为“指望神向我们祖宗所应许的”(使徒行传266)。

令人伤心的是很少有教会按他们本该做的对旧约中这些部分加以重视。“基督教”已退化成为了建立在新约基础上的宗教-甚至只是新约中的一小部分章节。耶稣清楚地对此加以了强调

“若不听从摩西(《圣经》中的前五部书由他写著)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加福音1631)。

一般人认为只要相信耶稣的复活便足够了(比较路加福音1630),但是耶稣说缺乏对旧约的全面理解,这将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耶稣被钉死十字架后,信徒们的信仰崩溃了,耶稣究其根源是信徒们缺少对旧约的认真研究:

“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嫉妒这样受害,有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加福音2425-27)。

请注意耶稣强调关于整部旧约如何讲述他的,信徒们并不是从未读到或听到过旧约中神的话语,而是他们从未正确理解,因此他们无法真正的相信。所以对神训诲的真正理解,不仅是阅读《圣经》,而是正确理解《圣经》中神的话语,并建立一种信仰。犹太人对诵读旧约有极大的热忱(使徒行传1521),但是由于他们不能理解旧约中涉及到耶稣与耶稣福音的章节,他们并不真正相信旧约,因此耶稣告诉他们:

 

“如果你们相信摩西你们就应相信我。但如果你们不相信他的书,怎能相信我的话呢?”(约翰福音64647)

 

他们读了《圣经》,却没有看到关于耶稣的真正的信息,虽然他们自认为其中有永生, 耶稣对他们说:

 “你们查考《圣经》(应当查考《圣经》——比较使徒行传1711);因为你们认为(或自信)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翰福音539)。

许多对旧约中一些事件与训诲仅有大致了解的人也有同样情况:这些对旧约的了解只不过是他们偶得的。他们仍无法掌握耶稣的美好音信与神的福音。本章的目的就是通过论证旧约中主要应许的真正含义,从而使你走出这样的困境:

·         伊甸园中的应许

·         对挪亚的应许

·         对亚伯拉罕的应许

·         对大卫王的应许

关于以上应许的讯息可以在《圣经》中由摩西写的前五部书(创世记-申命记)中,及旧约中众先知所说的书中找到。所有关于耶稣福音的要旨都可在这里找到。保罗解释他所传的福音说:“所讲的不外乎众先知和摩西所说将来必成的事。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因此死而复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传给百姓与外邦人”(使徒行传262223),而且在他最后的日子里,还是同样的布道“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使徒行传2823)。

保罗,这位杰出的基督徒的希望也同样是我们的动力;因为荣耀之光闪耀在保罗生活隧道尽头,对每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来说也该如此。被这样的动力所点燃,我们现在就可以“查考《圣经》”了。

 

 

 

 

3.2  伊甸园里的应许

The promise in Eden

 

创世纪第3章谈及了令人悲伤的人类堕落的故事。蛇因错误引用神的训诲并诱使夏娃不遵守神的话语,而受到诅咒:男人与女人也因他们没有遵从神的训诲而受到惩罚。但当神对蛇如是说时,人类黑暗的前景出现了一丝曙光,神说:

“我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世记315)。

此章节是高度集中的;我们须认真为其中所包含的事件下定义。“后裔”指的是后代或子女,但是它也可以指那些因具有同样某种特殊的“血统特征”而联合在一起的人们。我们在后面将看到亚伯拉罕的“后裔”是耶稣(加拉太书316),但我们通过受洗而成为在耶稣“里”的人,那么我们也成为了亚伯拉罕的后裔(加拉太书32729)。词语“后裔”也有“精子”的意思(彼得前书123);所以真正的后裔具有父辈的特征。

因此蛇的后裔必定具有蛇家族的相似之处:

·         歪曲神的言语

·         撒谎

·         诱使他人犯罪

而我们在本书第6章会了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有以上行为,而是在我们的体内存在:

·         肉体的“旧人”(罗马书66

·         “属血气的人”(哥林多前书214

·         “因私欲而迷惑渐渐变坏的旧人”(以弗所书422

·         “旧人与旧人的行为”(歌罗西书39

 

我们体内的犯罪的“人”是《圣经》意义上的“魔鬼”,是蛇的后裔。女人的后裔将会是特殊的个体-“你(蛇的后裔)要伤他的脚跟”(创世纪315)。他将永远要踩压蛇的后裔-那是罪-“女人的后裔要伤你(蛇的后裔)的头”。打击蛇的头部是致命的一击-因为蛇的脑存在于它的头部。而唯一的一个可能是女人后裔的人一定是耶稣:

·         “耶稣基督,他已把死废去(也因此废去了罪的力量—罗马书623,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提摩太后书110)。

·         “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身中顶了罪案”,也就是《圣经》意义上的魔鬼,蛇的后裔(罗马书83)。

·         耶稣“是要除掉人的罪”(约翰一书35)。

·         “你要给他起名耶稣(意为救世主):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121)。

尽管神是耶稣的父亲,耶稣从理论上讲是“女子所生”(加拉太书44),是马利亚的儿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耶稣是女人的后裔,尽管他是神以空前绝后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女人的后裔暂时被罪-蛇的后裔所伤-“你要伤他的脚跟”(创世记315)。相对于蛇被击中头部来讲,被蛇咬了脚后跟那只是暂时的伤痛。许多修辞手段都具有《圣经》的基础:“打……的头部”(意为消灭)极有可能建立在耶稣打击蛇头部的这个预言上的。

对罪,那蛇的后裔的判定最初是通过基督在十字架的牺牲进行的-请注意以上引用章节谈及基督战胜罪时用的都是过去时态。因此耶稣脚后跟的暂时伤痛指的是他持续三天的死亡。耶稣的复活则证明比起他给罪的致命打击,这只是暂时的伤痛。有趣的是非《圣经》的历史记录显示那些受难者是被穿过脚后跟钉在十字架的柱子上的。因此耶稣在他死时“脚后跟受伤了”。以赛亚书5345描述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在时被神所“压伤”。这十分明确地暗指了创世纪315中的关于耶稣将被蛇的后裔所伤的预言。然而,神在这儿被描述为将耶稣压伤(以赛亚书5310),借着对伤害耶稣的罪的力量的控制,神最终战胜了基督所面临的罪。而因此神也战胜了他的每一个子民的罪的经历。

 

今日的冲突

The conflict today

但是可能你的脑海中已有疑问了:“如果耶稣已经摧毁罪与死亡(蛇的后裔),那么为什么罪和死今天仍然存在?”(答案是耶稣在钉于十字架上时他已摧毁他体内罪的力量:创世记315中的预言最初是关于耶稣与罪的冲突。现在这个预言的意思是因为耶稣已邀请了我们去分享他的胜利,最后我们也将能战胜最与死亡。那些没有受到耶稣邀请的,或拒绝了这个邀请的,将当然仍要经受罪与死亡。尽管真正的信徒也要经历罪与死亡,但他们通过受洗成为基督里的人(加拉太书32729),与女人的后裔联系一起,他们能得到对于他们罪的宽恕,并因此被拯救出罪的终结-死亡。因此耶稣在十字架上把死废去(提摩太后书110),尽管一直要等到千禧年的最后时间,神在地上的目标得以完成后,人们才将真正停止死亡-那么世上将不会再看到死亡:因为基督要为王(国的前半部分时期),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哥林多前书152526)。

如果我们“受洗而归入基督”,那么关于对耶稣的应许,如创世记315中的应许,也将会成为针对我们个人的;这些应许将再也不止是《圣经》中饶有趣味的部分,它们是直接针对我们所做的预言与应许!我们作为女人的后裔,不久也将经历击败罪的胜利。除非神在我们有生之年重返地上,否则我们也将如同耶稣一样,脚后跟遭受创伤,而我们也将因此而死亡。但我们是女人的真正后裔,那么这个创伤只是暂时的。那些浸入水中,真正受洗而归入基督的人,将他们与耶稣的死与复活联系在一起-以从水上升起为标志(见罗马书63-5)。

如果我们是女人真正的后裔,那么我们的生活将被创世记315中的话语反映出来-将不断感觉到我们体内存在的对与错之间的斗争(敌人)。伟大的使徒保罗描述了一场几乎是让人精神分裂的,在罪与他体内膨胀来自自我的冲突。

受洗归入基督后,这种与天生存于我们体内的罪的斗争将会加剧-并将在我们的一生持续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斗争是困难的,因为罪的力量极为强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并不困难,因为我们在基督里,基督已进行并赢得了这场斗争。请注意在以弗所书52322中的信徒们是如何被描述为一个女人,好象作为女人的后裔,我们也就是女人。

同样的,作为女人的后裔,代表着耶稣与那些力图拥有耶稣特质的人,因此蛇的后裔代表(《圣经》意义上的“魔鬼”)着那些任意地显露出罪与蛇的特征的人。这些人藐视或误传神的道,这最终将导致他们陷入罪的耻辱并远离神,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亚当和夏娃身上。事实是犹太人把耶稣钉死的。这就伤了女人后裔的脚后跟-犹太人也就被认为是蛇的后裔的最早的例子。这被施洗的约翰与耶稣加以证实:

"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与撒都人(责难耶稣的一群人)也来受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惩罚呢?"(马太福音3:7).

"耶稣知道他们(法利赛人)的意念,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马太福音12:25,34.

世界-即使是宗教的世界-也存在着这些相同的蛇的特征。只有受洗归入基督才能与女人的后裔联系在一起;其他所有的人在不同程度上与蛇的后裔相联系。耶稣是如何整治蛇的后裔的行为该我们的榜样:

·               他以爱的精神与真切的关怀向他们传道,            

·               他不让他们的道与意念影响他,并且         

·               他以他生活的道向他们展现了神博爱的特质.

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仍憎恨耶稣。耶稣为遵从神而做出的努力使他们感到嫉妒。甚至他的家人(约翰福音7:5,马可福音3:21)与他亲密的朋友(约翰福音6:66)也为他制造障碍,有些人甚至不与他同行.当保罗向那些曾站在他一边,与他患难与共的人布道时,他经历了同样的情形:_

"如今我将真理告诉你们,就成了你们的仇敌吗?"(加拉太书4:16)

真理永不会流行;如我们该做的那样理解真理并按真理行事,将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某种形式的困难,甚至会使我们遭受迫:

"当时,那按血气生的,逼迫了那按圣灵生的(借着对神道的真正理解彼得前书1:23)现在也是这样"(加拉太书4:29).

如果我们真正地与基督相联,我们一定会经历一些耶稣遭受到的苦难,这样我们将可能分享他荣耀的奖赏。保罗就此再次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榜样:

“有可信的话说-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我们若能(与他一起)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所以我为选民忍耐”(提摩太后210-12)。

“他们若逼迫了我(耶稣),也要逼迫你们……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约翰福音152021)。

也就是因为我们奉耶稣之名受洗(使徒行传2:388:16

面对着这些章节,你很可能认为“如果这就是与耶稣相连,作为女人后裔所有的,我宁可不是女人的后裔。”但当然我们永不可能受到我们不能够承受的试探。为了使我们自己能完全地与基督相连,自我牺牲是必需的,我们与基督的相连将为我们带来如此荣耀的奖赏,“现在所受的苦难远不能与将来展示给我们的荣耀相比”。而且甚至现在,耶稣的牺牲使我们借着生命的创伤,寻求帮助的祷告,对神来说变的特别有效。此外,以下荣耀的保证,在许多基督弟兄会的《圣经》中被着重提及:

“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的住”(哥林多前书1013)。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

”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罗马书831)。

 


3.3  对挪亚的应许

The promise to Noah

 

当人类的历史发展到亚当与夏娃之后的时代,人类越发变得堕落。人类文明道德是如此败坏,以至于神决定摧毁地上的一切,除了挪亚与他的家人(创世记658)。挪亚被告知造一艘方舟,当世界被洪水摧毁时,他与所有畜类各一对可以存活。除了《圣经》上明确的陈述,我们有充分的科学理由相信大洪水的确发生过。请注意地上(字面意义上的星球)没有被摧毁,只是罪恶的人类在洪水中被毁灭:凡地上有血肉的动物都死了(创世记721)。耶稣(马太福音2437)与彼得(彼得后书3612)都看到了挪亚时代的审判与将发生在耶稣二次降临时的审判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现今的世界对应挪亚时代人类的令人绝望的罪恶,也将在基督重返时受到惩罚。

因为人类的罪孽深重,而且这个星球已开始了自我毁灭的行径,于是甚至在基督教徒中也产生了这样一种概念,即地球将会被毁灭。这样的想法明显表现出对《圣经》基础的教诲缺乏理解-神对地上的事十分关注,而且耶稣基督将会很快重新降临,并在地上建立神的神国。如果允许人类摧毁地球,那么这些应许将不能得以实现。在本书第4章第7节与第5章中可以找到大量的证据证明神的国将会在地上建立。同时,以下的章节足以证明地球与太阳系将不会被毁灭:--

·         “他将建立永存之地”(诗篇7869)。

·         “地将永远长存”(传道书14)。

·         “日头、月亮……星宿……天上的天……他将这些立定,直到永永远远;他定了命,不能废去” (诗篇1463-6)。

·         如果神任凭地球自我毁灭,那么“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象水充满海洋一般”(以赛亚书119:民数记1421将变得十分困难,,而且这个应许还没有实现。

·         “制造成全大地的神,他创造坚定大地,并非使地荒凉,是要给人居住”(以赛亚书4518)。如果神创造大地只为了让它毁灭,那么他的工作是徒劳的。

但重回到创世记,神向挪亚应许这一切。当挪亚重新在洪水创造出的新世界中开始生活时,也许他会担心将又会有另一次的大规模的毁灭。洪水之后每次下雨,这种想法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因此神与挪亚立约(一系列的应许),许诺不会再发生这样的情况:-

      “我与你们立约……我与你们立约(注意对“我”的强调-神选择与凡人立约的奇迹);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灭地上(创世记99-12)。

       这个契约以彩虹加以确认:-

    “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纪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这(彩虹)就是立约的记号了”(创世记913 -17)。

      因为这是神与人及地上动物之间的永久契约,因此必须有人与动物永远居住在地上。契约的本身就证明了神的国将建立在地上而不是天上。

      因此对挪亚的应许是关于神国福音的基础;它表明了神对这个星球的关注及神对地球的永久目标。即使愤怒时,神还是怀有仁慈(哈巴谷书32),而且因他的博爱,除人之外,他还关心动物的创造(哥林多前书99,比较约拿书411)。

 

3.4  对亚伯拉罕的应许

The promises to Abraham

 

耶稣与使徒们所教诲的福音与亚伯拉罕所理解的并没有本质上的重大差别。借着《圣经》,神“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了”(加拉太书38)。这些应许是如此重要,因此彼得在他公开布道时总以关于这些应许的福音做开始与结束(使徒行传31325)。如果我们能理解亚伯拉罕所受的教诲,那么我们将会对基督福音有个基本的了解。以下引用的经节表明福音并非在耶稣时期才开始传播:-

·         我们也报好信息(福音)给你们,就是那应许祖宗的话,神已经向我们这作儿女的应验(罗马书112)。

·         “神的福音,这福音是神从前借着众先知(例如亚伯拉罕,创世记207)在《圣经》上应许的”(罗马书1:12.

·         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彼得前书46-也就是在一世纪活着的或死去的信徒。

·         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象传给他们一样(希伯来书42-说的是以色列人在荒野中。

 

 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有两个基本主题:

(1)  关于亚伯拉罕的后裔(特殊的后裔)以及

(2)  关于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土地

 

这些应许在新约中被加以译注,并且为了坚持我们以《圣经》解释《圣经》这一原则,我们将把新约与旧约中的教诲结合起来,全面理解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

亚伯拉罕本居住在俄,这座繁华的城市位于现在的伊拉克境内。现代的考古揭示了在亚伯拉罕时期人类文明已经高度发达。与常人无异,亚伯拉罕居住在这座城市,以我们所知,是个尘世中人。但是神不同寻常的的呼召降临到了他的身上-离开烦琐的生活,向神应许的土地出发的旅程。呼召是何时何地发生的,我们尚不能完全清楚的得知。据说这是长达1500英里的旅程。应许的土地迦南即现在的以色列。

在亚伯拉罕的生命历程中,神出现了几次,向亚伯拉罕重复并扩展了他的应许。这些应许是基督福音的基础,因此作为真正的基督徒,同样的呼召临到我们身上,就像临到亚伯拉罕身上一样,要我们抛下生活中虚无,转瞬即逝的东西,过一种有信仰的,以神的应许为确据的,遵从神教诲的生活。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亚伯拉罕在他的旅程中如何仔细考虑这些应许的。“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离开Ur),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迦南),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希伯来书118)。

      当我们第一次思考神的应许时,我们也同样可以感到我们不能明确地知道神所应许的天国中的土地到底是怎样的,但我们因信仰神的训诲,热切地遵从着他的呼召。

      亚伯拉罕身无一物地流浪,只想回应神的应许。他当时的处境,在本质上,与我们的现在的处境极其相似。他所面临的复杂的,极其痛苦的决定,与我们考虑是否接受并依照神的应许行事所面临的决定一样-公司同事的奇怪表情,邻居们窃笑的目光(他信教!),这样的事亚伯拉罕应该可以了解。亚伯拉罕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动力必须是非常巨大的。在他的长途跋涉中,唯一可以得到的动力便是关于应许的神的话语。他一定是记住了这些应许,并且每天深思这些话语对他的真正意义。

通过表现出相似的信仰,我们能够如亚伯拉罕一样享有相同的荣耀-被称为神的朋友(以赛亚书418),认识神(创世记1817),而且必拥有在神国享有不朽的希望。我们再一次强调基督的福音是以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为基础的。为了真正相信基督的启示,我们必须坚定地了解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没有这些应许,我们的信仰将不是真正的信仰。因此我们应以热切的阅读并反复阅读神与亚伯拉罕之间的对话。

 

土地

The land

1你要离开土地……往我所要的指示你的土地(创世记121)。

2)亚伯拉罕从南地渐渐往……到了伯特利(在以色列中间)。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举目向东南西北观看,凡你所看到的一切地,我要赐予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他(创世记13314-17)。

3耶和华与亚伯拉罕立约,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创世记1518)。

 

4)“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也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创世记178)。

5)“神应许亚伯拉罕承受世界”(罗马书413)。

 

我们可以看到神对亚伯拉罕循序渐进的启示:

1)‘我希望你要那片土地’

2)‘你现已到达了这片土地。你与你的后裔将永远居住在这里’。请注意关于永生的应许并没有被带有任何诱惑或强调加以记录,毫无疑问一个人类的作者将会使这个应许更加生动。

3)应许的土地被更加具体明确地定义。

4)亚伯拉罕不期望今生会得到这个应许-在这片土地上他将会是个“外来人”,尽管他将永远生活在这里。这暗示了亚伯拉罕将会死,然后被拯救复活,使他能够再接受该应许。

5)保罗受到启示,明确地知道对于亚伯拉罕的应许意味着亚伯拉罕将承受整个世界。

《圣经》特别提醒我们,亚伯拉罕在今生是无法看到应许得以实现的:—

“因着信,他就在应许之地做客(暗示了暂时的生活方式),好象在异地居住帐棚”(希伯来书119)。

他以外来人的身份居住在这片土地,或许他如难民一样隐约有着不安全,不适应的感觉。他几乎没有与他的后裔在自己的土地上一起生活过。亚伯拉罕与以撒与雅各(神重复了对他们两个的应许)一起,“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到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客旅,是寄居的”(希伯来书1113)。请注意以下四个阶段:

 

·         “知道这些应许”——正如我们在这里学习一样

·         被“应许所说服”—如果亚伯拉罕是经过很长时间后才能被说服的,那么我们将会花多少更多的时间才会被说服呢?

·         欢喜迎接他们—受洗归入基督(加拉太书327-29)。

·         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承认这世间并非我们真正的家园,但我们满怀希望地生活着,确信未来时代将会降临地上。

如果我们认同以上这些事情,那么亚伯拉罕将是我们伟大的英雄和榜样。当亚伯拉罕的妻子去世时,这位疲惫的老人才最终意识到应许的实现是在于将来;事实上他不得不出钱购买一块应许给他土地来埋葬他的妻子(使徒行传716)。神确实“并没有给他什么产业,连立足之地也没有给他;但要将应许之地赐予他为业”(使徒行传75)。亚伯拉罕现在的后裔在购买或租赁土地时,或许也感到同样的不适-因为这片土地已应许给他们了,都赐予他们永久为业!

        但是神诚守他的应许。总有一天亚伯拉罕及其他所有得到过应许的人都将获得奖赏。希伯来书11133940阐明了这一观点: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

            因此所有真正的信徒将同样及时得到奖赏,也就在末日的审判席上(提摩太后书418;马太福音253134;彼得一书54)。接着是存在就是为了接受审判,亚伯拉罕及其他知道那些知道神应许的人一定会在审判前被拯复活。如果他们现在还没有得到这些应许,他们将在基督再次降临,复活和审判后,才能得到这些应许。别无选择,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即亚伯拉罕和这些人现在都处于一种无知觉状态,在等待基督的降临;然而众所周知,遍布欧洲的教堂的彩色玻璃马赛克描绘了亚伯拉罕现在正居于天堂,享受着他忠信的一生带给他的奖赏。几百年来,成千上万的人排队经过这些画面,虔诚地接受着这样的观点。而你是否有以《圣经》为根基的勇气来超越这种观点的局限性呢?

 

后裔

The descendant ‘The seed’

正如本书第3章第2节所解释得那样,对于后裔的应许首先适用于耶稣,接着适用于那些“属基督”的人,也就是被认为是亚伯拉罕后裔的人:-

1)“我必叫你成大国,我必赐福给你们┅┅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23)。

2)“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创世记131516)。

3)“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过来吗┅┅我已赐予你的后裔┅┅土地”(创世记15518)。

4)“我要将┅┅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必将作他们的神”(创世记178)。

5)“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的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世记221718)。

 

同样,亚伯拉罕对于“后裔”的了解也是循序渐进,逐步加强的:

1)             起初他只是被告知他将有大量的后裔,并且地上的万国因他的后裔而得福。

2)             后来他被告知,他将有一个后裔,而这个后裔会使很多人归入基督。这些人将在他已到达的土地,即迦南,与他一起,共度永生。

3)             他被告知他的后裔将如天上的繁星一样得多。这也许已暗示了他将拥有许多精神上的后裔(天上的星)及许多嫡亲的后裔(如“地上的尘沙”)。

4)             先前的应许以额外的讯息被加以强调,许多人将成为亚伯拉罕后裔的一部分,并会与神有着他们各自的联系。

5)             他的后裔们将会取得对他们敌手的胜利。

请注意他的后裔将会带来“赐福”,而世上万国必因他而得福。在《圣经》中,赐福通常与对罪的赦免联系在一起。毕竟,这是真正热爱神的人最想得到的。所以我们可以读到诸如“得赦免其过的,这人是有福的”;“我们所祝福的杯”(哥林多前书1016),描述了杯中的酒代表着基督的血,借着血,罪的赦免成为可能。

            亚伯拉罕唯一的一个能使世间的罪得以赦免的后裔,当然,是耶稣,而且新约中关于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的评论,更为此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加拉太书316)。

┅也承受神与你们祖宗所立的旧约,就是对亚伯拉罕说:‘地上万族都要因你的后裔得福’。神既兴起他的儿子耶稣(即后裔),就先差他到你们这里来,赐福给你们,叫你们各人回转,离开罪恶”(使徒行传32526)。

 

            请注意在这里彼得是如何引用并解释创世记2218的:-

·         后裔=耶稣

·         赐福=对罪的赦免

如果耶稣,这个后裔的胜利是指战胜罪-神子民们的最强大的敌手,也是耶稣的最大敌手,那么关于耶稣,这个后裔,将会战胜他的的敌手的应许将会更加明确

 

成为后裔的一员

Joining the descendant ‘the seed’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亚伯拉罕已经理解基督福音的基本要素。但这些至关重要的应许是赐予亚伯拉罕及他的后裔,耶稣的。那么其余的人会怎样呢?即使是亚伯拉罕身生的后代,也无法一生下来便可成为那个特殊后裔的一部分(约翰书839;罗马书97)。我们必须得成为耶稣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能分享赐予亚伯拉罕后裔的应许了。借着洗礼,我们归入耶稣(罗马书635);我们经常读到奉耶稣基督之名受洗的经文。(使徒行传2388161048195);加拉太书327-29十分明确地阐明了这一观点:-

“你们受洗归入基督那里,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了都成为一了。你们既属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

借着耶稣,我们受到了赦免的“赐福”,并以此得到在地上享有得永生的应许。借着归入基督,即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我们得以分享神赐予他的应许;所以罗马书817呼召我们“与基督同作后嗣”。

请记住赐福将借着后裔,降临到地上万族的身上;而后裔将遍布地面,如海边的沙石与天上的繁星。而这都因为他们最先得到了赐福,他们才能成为后裔。因此这个后裔“必传与后代”(也就是许多人;诗篇2230)。 

我们可以将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土地

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耶稣,以及那些归入基督了的人将承受迦南这片土地,进而扩展到全地,并且将永远居住在地上。今生他们将无法实现这个应许,但末日耶稣重新降临时,他们将会得到这个应许。

2。后裔

耶稣是最初的后裔。借着他,人们的罪(敌手)将被战胜,因此赦免的赐福将会降临到世间万族。借着受洗归入基督,我们成为亚伯拉罕后裔的一部分。

 

           

同样的两部分发生在新约的教导中,据记载,当人民听到这些福音时,他们信而受洗,这就并不会令人吃惊了。以往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这是我们被赐予这些应许的途径。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年老的保罗在将死时,他将他的希望定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使徒行传2820)。真正的基督徒的希望便是起初的犹太人的希望。基督对于“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的评论一定就是指需要成为精神上的犹太人,这样我们可以借着耶稣,从赐予犹太人父辈们的应许中受益。

当我们读到早期的基督教徒布道:

1   “神国的福音”

2。“耶稣基督的名”

(使徒行传812

 

以下是以稍有区别的向亚伯拉罕宣布的两件事情:

1。关于土地的应许

2 关于后裔的应许

 

请顺带注意关于神国与耶稣的“事情”被归纳为“传讲基督”(使徒行传85;比较812)。所有这些常被意为“耶稣爱你!只要你说你相信他是为你而死的,你是个被拯救的人了!”但是词语“基督”十分明确地将许多关于他与将要到来的神国的福音归纳起来了。向亚伯拉罕传布关于神国的好消息在早期的福音布道中具有重要地位。

保罗在哥林多时,“一连三个月,辩论神国的事,劝化众人”(使徒行传198);在以弗所他四处“传讲神国的道”(使徒行传2025),而他在罗马的最后布道亦是如此,“保罗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与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使徒行传282331)。如此繁多的布道证明福音中关于神国与耶稣的基本讯息并不只是说一声“请相信耶稣”那么简单。神对亚伯拉罕的启示远比此具体,而对他的应许则是真正的基督耶稣福音的基础。

我们已说明借着洗礼,成为耶稣里的人,使我们成为后裔中的一员,并因此能够继承这些应许(加拉太书327-29),而仅有洗礼是无法使我们获得应许我们的救赎的。如果我们期望能接受那承诺给后裔的应许,我们就必须是后裔并在基督里。因此洗礼只是个开始;我们已进入了一条跑道,接着需要奔跑了。请不要忘记只从形式上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并不意味着我们能被神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讲,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受洗,不在自己的生活中以基督与亚伯拉罕为榜样,他们就能被救赎。耶稣告诉犹太人:“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念我┅┅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约翰福音83739),也就是过着信仰神与基督(应许的后裔)的生活(约翰福音629)。

“后裔”必须具有祖先的特征。如果我们将成为亚伯拉罕真正的子孙,那么我们必须不仅要受洗,并且要像亚伯拉罕那样对神的应许怀有真正的信仰。因此亚伯拉罕被称为“一切信之人的父┅┅按我们祖宗亚伯拉罕,信之踪迹去行的人的父”(罗马书41112),“所以你们要知道(请切记在心),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拉太书37)。

真正的信仰必须有所行为,否则,在神的眼中,就并不是信仰了(雅各书217)。我们的信仰表现在我们相信这样的应许,接受洗礼,并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应用它。,因此应许的表现是因人而异的(加拉太书32719)。你真正相信神的应许吗?这是我们在一生中都应不断问自己的问题。

 

新约和旧约

The old and new covenants

现在显而易见的是赐予亚伯拉罕的应许概括了基督的福音。另外主要的应许是神在摩西的律法中赐予犹太人的。这些应许表明如果犹太人遵从律法,那么他们就会在今世蒙福(申命记28)。在这一系列的应许中并没有关于永生的直接的应许或“契约”。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神与我们立了两大契约:-

1)对亚伯拉罕与他的子孙,赐予了当基督重返时获得在神国的宽恕与永恒生命的应许。这个应许同样地赐予了亚当与大卫

2)对于摩西时期的犹太人,应许如他们遵从神赐予摩西的律法,他们将会在今世得到和平与幸福。

神应许了亚伯拉罕在神国的得到赦免和永生,但这只能借着耶稣的牺牲才可能实现。正因如此,我们看到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确认了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加拉太书317;罗马书158;但以理书927;哥林多后书120),因此他的血被称为“立约的血”(马太福音2628)。请谨记耶稣教育我们要喝杯中的酒,它代表了耶稣的血,来警醒我们记住这些事情(见哥林多前书1125):“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路加福音2220)。除非我们可以理解上述事情,否则便更无法理解“掰开的饼”是记念耶稣与他的工作的。

耶稣的牺牲使在神国中得赦免与永生成为可能;他使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得以确认;他“是更美的中保”(希伯来书722)。希伯来书109提到耶稣“除去在先的(契约),为要立定在后的”。这表明当耶稣证实了赐予亚伯拉罕的应许时,他废除了另一个契约,即通过摩西所定的契约。这些章节已在关于耶稣借着死,立了新约中被引用,暗示了耶稣废除了一个旧的契约(希伯来书813)。

这便意味着即使关于基督的契约是先立定的,但真至他死时,这个契约才完全付诸实施,因此这个契约被称为“新约”。借着摩西所立的旧约的目的则预示了耶稣的工作,并突出信仰基督的应许的重要性(加拉太书31921)。相对的,对基督的信仰证实了赐予摩西律法的真义(罗马书331)。保罗巧妙地将此总结为:“律法是我们蒙信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拉太书324)。这正是摩西律法被保留下来地目的,并且仍对我们的学习有益。

这些东西在起初阅读时,并不容易理解;我们可以作如下总结:-

·         赐予亚伯拉罕的关于基督的应许-新约。

·         与律法结合在一起,赐予摩西的关于以色列的应许-旧约。

·         基督之死,旧约结束(历代志21417)新约开始实施。

由于这个原因,一些事如什一税、守安息日等,是旧约的一部分,而现在已不必要了-详见本书第9章第5节。当以色列人忏悔并接受基督时,新约将会与他们立定(耶利米书313131;罗马书92627;以西结书16623726)。当然,任何一个犹太人如能做到如此,并受洗进入耶稣,便可以立即进入新约(新约中没有犹太人与异教徒的区别—加拉太书327-29)。

真正理解这些事情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神应许的确切性。怀疑论者不公平地指责早期的基督教传教士不传布正面的讯息。保罗回答说那是因为神对他的应许的证实依托于基督的牺牲,他们所提到的希望并不是无法确定的,而是完全确定的:“我指着信实的神说,我们向你们所传的道,并没有是而又非的┅┅在你们中间所传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总没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神的应许无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他也都是实在的”(哥林多后书117-20)。

显然这摧毁了这样的态度:“哦,我想在所有的应许中,有一些是真的吧┅┅?”

 

 

3.5  对大卫的应许

The promises to David

       

正如亚伯拉罕与其他许多承受神应许的人一样,大卫也没有过着一种安逸的生活。他是一个大家族中最小的儿子,在公元前1000的以色列,这意味着他得看管羊群,并不时地为爱发号施令的兄长们跑腿(撒母耳记下1517)。在这期间,他对神的信仰达到了极少有人可以达到一种境界。

当以色列面临着它好战的邻国-腓力斯的不断挑衅时,以色列人需要从中挑出一个人与腓力斯的将军-巨人决斗,条件是决斗的胜者将统治败者。借着神的帮助,大卫靠一把弹弓战胜了巨人,这胜利使大卫比以色列的国王(扫罗)更受拥戴。“嫉恨如阴间之残忍”(雅歌86),扫罗随之而至的对大卫长达20年的迫害证实了这些言语,扫罗在以色列南部的荒野中象捕捉老鼠一样得追击大卫。

最后大卫成为了国王,为了感激他在荒野中度日时神赐予他的厚爱,他决定为神建造一座神殿。神的回复说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将会建造神殿,而神应许为大卫建立家室(撒母耳记下7413)。以下是一个更为具体的应许,它重复了赐予亚伯拉罕的应许的大部分内容,并补充了其他一些细节:-

你寿数满足,与你列祖同睡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替你的位,我也必坚定他的国。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责打他;用人的鞭责罚他。但我的慈爱仍不离开他,象离开在你面前的扫罗一样。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定。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撒母耳记下712-16)。

从先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期望这个后裔是耶稣。他作为神的儿子的描述(撒母耳记下714)证实了这一点,《圣经》中的其他许多章节也证实了这一点:-

·         “我是┅┅大卫的根“(启示录2216)。

·         “(耶稣),按肉体来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罗马书13)。

·         “从这人的后裔中,神已经照着所应许的,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稣“(使徒行传1323)。

·         天使告诉童贞女马利亚她的儿子,耶稣:“主神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他的国也没有穷尽”(路加福音13233)。这将撒母耳记下713中的对于大卫后裔的应许适用到耶稣身上。

既然,这个后裔被确定为是耶稣,那么许多细节变得非常重要:

 

1)后裔 – Descendant (seed)

“你的后裔┅┅接你的位┅┅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宝座上”(撒母耳记下71214;诗篇1321011)。耶稣,这个后裔,将是大卫的嫡亲后裔,又把神作为父亲。这样只能通过处女的生育才能达到,就如新约中所描述的那样;耶稣的母亲是马利亚,是大卫的后裔(路加福音132),但他没有生身父亲。神奇迹般地通过圣灵使马利亚受孕,为使她能生育耶稣,因此天使说道,“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路加福音135)。“处女生育”是唯一可以使赐予大卫的应许得以完全实现的途径。

 

2)殿宇 – Temple (house)

“他必以我的名建造殿宇”(撒母耳记下713)表明了耶稣将会为神建造一座神殿-精神上与实物的。以西结书4048描述了如何在千禧年(耶稣重返地面后神国的第一个千年)耶路撒冷建造一座神殿。神的“殿宇”是神希望居住的地方,而且以赛亚书6612告诉我们神将会居住在所有遵从他训诲的人们的心中。因此耶稣将建造一座由那些真正的信徒组成的殿让神在里面。关于彼得前书248中所描述的耶稣作为神神殿的基石,及彼得前书25中所描述得基督徒作为神殿的砖瓦都由此证明了。

 

3)权柄 – Authority (throne)

“我必定他(基督)的国位,直到永远┅┅你(大卫)的家与你的国┅┅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撒母耳记下71316;比较以赛亚书967)。因此基督的国将建立在大卫以色列国的基础上;这便意味着即将到来的神国是对以色列国的重建-详见本书第5章第3节。为了实现这个应许,基督必须以大卫的“权柄”或是统治地位进行管辖。这是真正发生在耶路撒冷,也是关于使这些应许得以实现,神国必须建立在耶路撒冷的另一个证据。

 

4)国 - Kingdom

‘你的家与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撒母耳记下716)说明了大卫将会目睹基督不朽的神国的建立。因此这其实是一个间接的应许,应许大卫将在基督重临时复活,以使他可以亲眼目睹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神国,并由耶稣在耶路撒冷进行统治。

 

理解神对大卫应许的事情是极其重要的,大卫极为兴奋地描述这些事情为“永远地立约┅┅关于我的一切救恩,和我一切所指望的“(撒母耳记下235)。这些也是关于我们的救恩;这些应许的事情也同样是我们所指望的一切。因此再次说明这些教诲是极其重要的。基督教中如果传播与这些奇妙事实截然不同的教义的话,则是一种悲剧:

Ø  如果耶稣真正地“事先存在“,也就是在他出世之前便作为一个人存在了,那么关于耶稣将是大卫的“后裔”,或后代的这些应许则都是废话。

Ø  如果神国将在天上,那么耶稣不能重建大卫的以色列国了,也就不能以大卫的“权柄”或他的统治地位来管辖。这些事物确实在地面上,因此它们的重建也必须在同样的地点。

 

应许由所罗门实现吗?

Was the promise fulfilled in Solomon?

大卫的亲生儿子,所罗门,部分完成了对大卫的应许。他为神建造了一座真正的神殿(列王纪上58),并且他拥有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王国。邻国们都派使者向所罗门朝贡(列王纪上10),而且使用神殿后有诸多的蒙福。因此所罗门的统治意为实现了对大卫的绝大部分应许,而这些应许的实现将在基督的国中看到。

有些人声称所罗门完全实现了对大卫的应许,但是以下的论述却否定了这一说法:

Ø  新约中有许多论据表示这个“后裔”是基督,而不是所罗门

Ø  大卫似乎将神对于他的应许与神对于亚伯拉罕的应许联系在一起了(历代志上1727;创世记221718)。

Ø  “后裔”的国将会立到永久,而所罗门的国则不是。

Ø  大卫意识到应许涉及到永生,应许并不包括他的直系家属:“我家在神面前并非如此,神却与我立永远的约“(撒母耳记下235)。

Ø  大卫的后裔是救世主,罪的救赎者(以赛亚书9672222;耶利米书335615;约翰福音742)。但所罗门后来却因与以色列的外邦人通婚,背弃了神(列王志上111-13;尼希米记1326)。

 

 

话题 9:天地的毁灭
(启示录 21:1 ; 彼得后书 3:6 - 12

Digression 9: The destruction of heavens and earth

(Revelation 21:1-2 and 2Peter 3:16-12)

神的目标是在这儿-地上建立他的国(见本书第5章),如果他将摧毁这个真实的星球,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而且本书第3章第3节已说明神表示他不会作这样的事情。因此关于天地将毁灭的章节一定是具有比喻意义的。

彼得书中的章节表明了地上发生在挪亚时代的审判与将来发生在“主回归日子”的审判之间的相似性。“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但天地还是┅┅直留到受审判的日子,用火焚烧”(彼得后书367)。

彼得所指的是挪亚时代作为毁灭工具的洪水与基督二次降临时摧毁的工具烈火之间的比较。挪亚时代的“天地”并没有被真正摧毁-有罪的“凡有血肉的”被摧毁了(创世记721,比较6512)。因此所谓的‘天地’指的是事物的系统或人类的社会体系。那些误解这一章节的人试图忽略本节所提到的‘天’的摧毁。这不能只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天是神居住的地方(诗篇1231),而且那儿没有罪的存在(哈巴谷书113;诗篇6545),天代表神的荣耀(诗篇191)。如果它们指代的是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那一定是指‘地’。

以下的章节表明了在《圣经》的其他一些部分,‘天地’并不是指真正的天上与地下,而是指代地面上的事物的体系:

·         “我观看地,不料,地是空虚混沌;我观看天,天也无光┅┅耶和华如此说,全地(以色列)必然荒凉┅┅因此,地要悲哀,在上的天也必黑暗”(耶利米书42328)。这是关于审判降临‘天地’的土地以及以色列人身上的预言,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天地)将会为此感到悲哀。

·         摩西早些时候已告知所有以色列民众:“诸天哪,侧耳!我要说话,愿地也听我口中的言语”(申命记321)。着重讲到听他布道的人群分为两批:1)支派的众长老和长官,2)“以色列全会众”(申命记312830)。那么众长老与长官等同于‘天’,而普通会众则等同于‘地’。

·         以赛亚以相似的方式公开了他的预言:“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要听耶和华的话,百姓啊,要侧耳听我们神的训诲”(以赛亚书1210)。再一次这里有天与训诲及地与百姓的对等平行。

·         “他招呼上天下地,为要审判他的民(以色列民众)”(诗篇504)。这里指的是他自己。

·         “我必震动万国┅┅同样的,我必震动天地”(哈该书2721

·         “因为我的刀在天上已经喝足,这刀必临到以东┅┅耶和华的刀充满血┅┅因为耶和华┅┅在以东大地大行杀戮”(以赛亚书3456)。这里的‘天’同等于以东;因此先前的预言“天上的万象都要消没”(以赛亚书344)指的是以东的灭亡。

·         如以赛书13中所提及的天地的毁灭指的是巴比伦的民众。我们看到一系列关于巴比伦的叙述,神“必使天震动,使地摇撼,离其本位┅┅人必象被追赶的鹿┅┅各归回本族,各逃到本土”(以赛亚书131314)。天与地的逃离和人们的逃离相比较。希伯来书926谈到发生在公元一世纪的“末世”—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犹太世界将会在那时结束。

 

所有的这些审判记在心后,那么新约中关于基督重返中的新天地的描述将指的是神国建立后所能看到的事物新体系。

对于彼得后书3的仔细研读则证实了这一点。在描述了现在的天与地是如何终结后,13节继续说道:“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这引用了以赛亚书6517中神的应许:“看哪,我造新天地”。接下去在以赛亚书65中继续描述了作为地上完美状态的这一事物新体系。

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彼得后书三章可以证实这一点。在描述了“天”和“地”怎样终结后,第13节说:“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这其实是在引用以赛亚书6517“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以赛亚书65章的其余部分描述了地上完美的状况和新的体系。

“因我造耶路撒冷为人所喜┅┅他们建造的,别人不得住┅┅因百岁死的仍算孩童(即人的寿命延长)┅┅豺狼必与羔羊同食”(以赛亚书6518-25)。

非常清楚的,这些赐福与即将来临的在地上的神国相关—‘新天新地’将会代替现有的悲惨体系。

 

话题10:关于‘英国以色列主义’的宣称

Digression 10: British Israelism

关于赐予亚伯拉罕的承诺已在英国与美国人的身上得以实现的观点,被诸如H.W.Armstrong的‘平实真义’(The Plain Truth Magazine)之类的组织提了出来,它宣称英国人与美国人是以法莲与玛拿西支派。‘英国以色列主义’运动的成员相信英国的国王与女王是从大卫王开始的犹大家族的后代。为了证明他们的理论,他们得出结论,犹太人被拒绝成为神的子民,而英国人取而代之。

如果本书第3章的推论被接受,那么明显的,从《圣经》来说,以上这些声明都是毫无理论依据的。以下正是需附加的一些观点:

所有人类都平等地处于罪的诅咒之下(罗马书323),因此基督的牺牲是为了使万民都得到被救赎的机会。只要我们受洗归入基督,并从精神上成为以色列人,我们来自于哪个国家,与此毫无关系(加拉太书32729)。我们受命向万族传福音,并为相信福音的人施洗(马可福音161516);因此新的以色列由万族的民众组成,而不单是英国人。

证明英国人与美国人的民族根源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他们由来自世界许多地方的人混合而成。只凭某人降生在某个国度,并不能意味着他是神的选民。

英国的选民们宣称无论他们是否顺服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后裔的赐福已在英国人的身上得以实现了,这与我们反复强调的神的赐福是以顺服为条件的这一原则相违背。整篇利末记第26与申命记第28章概述了如果以色列遵从神的旨意,他们将会蒙福,如果他们不遵从,他们则会遭殃。宣称神不管英国人是否遵从他的旨意,而且尽管英国人对他的旨意有明显的不恭,仍然会赐福给他们,这显然歪曲了神赐福的条件。

关于神以摈弃了以色列人为他的子民,而将英国人取而代之的暗示与罗马书1112所述的相背:“神弃绝了他的百姓了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保罗)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

以前神国便是以色列王国(历代志下98)。因为百姓的不顺服,王国被颠覆,但国将被重建(以西结书212527)。当耶稣以大卫的权柄统治耶路撒冷时(路加福音132),国将重返于那里(弥迦书48)-现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将从他们各自的分散地重新聚集起来:“我要将以色列人从他们所到的各国收取┅┅引导他们归回本地。我要将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国”(以西结书372122)。这将以天生的以色列人归回他们本土的形式得以实现;而将在神国里完成-现在以色列人的回归本地预示了神国也即将到来。

 

 

 


第三章问答题                        Study 3 - Questions

1.神的哪一个应许预示了罪与义之间的不断斗争?

a) 对挪亚的应许

b) 在伊甸园的应许

c) 对大卫的应许

d) 对亚伯拉罕的应许

 

2.以下哪个选项是真正的在伊甸园中所承诺的应许?

a) 蛇的后裔是撒旦

b) 基督及义人们是女人的后裔

c) 蛇的后裔暂被基督所伤

d) 女人的后裔被基督的牺牲所伤

 

3.亚伯拉罕的后裔将会在哪里永远居住?

a) 天堂

b) 耶路撒冷

c) 地上

d) 有些居住在天,有些居住在地

 

4.以下哪个选项是对大卫的应许:

a) 他那伟大的后裔将会永远统治世界

b) 他的‘后裔‘将在天上拥有一个王国

c) 他的后裔将是神的儿子

d) 他的后裔,耶稣,将在他降生在地上前居住在天上

 

5.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

6.地球将会被摧毁吗?

7.神的应许如何证明你对问题6的回答呢?

8.请解释创世记315中伊甸园中承诺的应许。


previous chapter previous page table of contents next page next chapter